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2009 奉茶五十 Tea Serving 50 / 參展作品介紹



奉茶几
奉茶几設計,從原有擺放路旁的竹製茶壺架改良,結合現代時尚與復古風並俱概念。茶几用一體成形鏡面金屬,輔以花朵圖騰雕刻,映射出充滿歲月的老茶壺光輝。茶几下擺放著古董茶碗,概念來自唐代詩人盧仝《飲茶歌》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感受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共饗
附身攜帶的3合1咖啡包或茶包,使用上常常忘記帶杯子或找不著杯子,此設計將杯子與隨身杯結合讓你隨時隨地,都可泡出幾杯暖呼呼的熱茶及咖啡,與朋友共享。








墨痕
藉由主體的物理特性,發現客體的存在。時間的順時紀錄,也逆時顯影過往。茶水冷暖,杯墊知道!









Memo
茶園裡長大的我,兒時最深刻記憶中,是採茶人揹著沉重的茶簍,從清晨到日正當中,小心翼翼的摘取適合製茶的茶葉放置到竹簍中。從竹簍口中看著聞著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茶葉和香氣讓我想到飲水思源,飲茶也應當感念採茶人的心意與辛苦。以此為啟發,在設計中以平面竹編的竹簍口為主加上透明半圓燈罩,希望透過光和影的結合去訴說這個故事性。








小人茶磚
在台灣,奉茶不僅是一種待客之道,更可以在泡茶的過程中,經由肢體、語言的接觸,讓客人與主人間消除緊張或增加互動。因此,此款茶磚的設計,以「小人手牽手」=「好客、歡迎、分享」的造型語彙,希望能增進泡茶時人與人之間的話題性與樂趣,在機能上,透過巧妙的計量設計,讓「一個人喝茶=一塊小人茶磚」的方式,讓喝茶磚不再是令人傷腦筋的事。










享壺
奉茶是一種體貼、一種厚道,更是一種分享。分享,施比受更有福;葫蘆常被用來意喻福氣,同時也是早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容器。葫蘆有著文化符號與功能應用,將葫蘆元素導入奉茶設計,從實質與精神層面完全網羅。奉茶!喝茶還是果汁?







小心燙
茶,趁熱喝,茶入口香入心。人,修身怡情,奉上泰然自若沁涼意境。通透冷冽的杯身,象徵時人對傳統茶文化似已不甚熱衷。沏入暖暖茶湯,浮現茶杯形象,再喚台灣人的愛茶基因。








奉茶的果實,無私而甘美,引手摘取,心存無限感激。








感恩(感溫)
奉茶的記憶中所傳達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一種溫度的感受。利用兒時記憶中奶奶手上捧著溫熱器(火烘)的透光性,結合竹編(隨意編)隔熱效果,將光影透過竹編光影變化,將竹細緻呈現,打開看見如銀的效果光點讓人感受溫暖,將曾經的美好記憶,溫暖置入。









飲水施緣
奉茶雖然在現今生活中已不常見,但提到這個名詞總能勾起人們藏在心中的那份愛心,本設計將這種用水杯與人分享的溫馨轉換到商店內的飲料杯蓋設計,外帶杯喝完後將杯蓋的投幣孔拔下,就可變成杯子造型的存錢筒,將你的的愛心零錢存在外帶的飲料杯中,之後可定期帶回到辦愛心活動的商店集結成大愛。








飲水施源
奉茶雖然在現今生活中已不常見,但提到這個名詞總能勾起人們藏在心中的那份愛心,本設計將這種用水杯與人分享的溫馨轉換到商店內的飲料杯蓋設計,外帶杯喝完後將杯蓋的投幣孔拔下,就可變成杯子造型的存錢筒,將你的的愛心零錢存在外帶的飲料杯中,之後可定期帶回到辦愛心活動的商店集結成大愛。








記憶符號
記憶在喝茶的過程裡延續"層層"記憶架構了一篇篇故事,串連起屬於杯子與主人之間的故事,利用紙片層層堆疊出的杯子形態,在雙手緊握的杯子裡感受著來自紙片所建構出的造形張力,日積月累,記憶在經驗裡將不間斷的留下人生註記。










希望杯
拿著一只紙杯在街頭乞討....這些畫面是我們在國外隨處可見,根據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所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全美各地每天約有七十五萬四千人露宿街頭並過著乞討的生活,同樣的,在台灣遊民也是社會弱勢的一群,乞討的景象在你我生活周遭存在著,這其中的原因眾多複雜。為了幫助遊民的弱勢族群,我們有了HOPEcup的想法,但是我們希望觸角能延伸到台灣所有弱勢團體而不單只是遊民,同時也希望藉由HOPEcup的想法,回歸以前台灣無私奉獻,具有人情味的溫暖社會。









一瓢飲
一簞食,一瓢飲。簡單正流行。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葫蘆造型因為內部空心所以自然成為盛水容器;本設計靈感即是取” 虛實相生”的概念,以漂浮在水上的葫蘆表現可以隨時舀起一瓢水飲用。希望忙碌生活的現代人每天都能有片刻時間喝一杯茶,讓心靈空出一個享受簡單生活的空間。





 



新爵
設計靈感源自於中國青銅器〝爵〞,其三足而立的造形給人穩定莊重的感覺;在古代它曾經是天子敬天祭祀的禮器,本設計重新詮釋經典的三足造形並應用在茶杯的設計上,讓飲茶的同時更增添濃濃的文化風味。








茶葉垃圾桶
奉茶,為他人設想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飲水思源。住在藍星上面,星球資源慢慢消耗,利用現有資源回收再利用,利用茶葉渣回收再利用,垃圾桶把茶葉渣壓縮成形。







桶壺
觀察傳統奉茶型式與使用情境,用現代設計思維,將其融入更貼近生活的茶壺中,以單純的幾何元素搭配俐落底面切削,創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姿態,別具趣味性的使用方式,將「奉茶」體貼的心意,在每一次砌茶過程中反覆傳承。







客來。奉茶
『 奉茶 』是一種心意、溫情、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及關懷。透過了一杯茶,樸素的愛無聲的傳達出來,一種感同身受、體恤他人的美德溫暖了飲者的心。藉由此施與受之間的關係轉化為現代賣與買的行為,將體貼消費者的【隔熱杯套】融入東方茶具造型元素並加以設計,期望在接過雙手奉上的飲品時,也能感受到那濃郁人情味的傳遞。








奉茶娃兒
「奉茶」是一種愛,一種對於天地萬物的感謝而轉換的崇敬行為,小小的一碗茶水,隱含了人對人之間的關愛與體貼。本產品以雙手捧碗,拇指所留下的痕跡,來傳達每一位飲用「奉茶」的人所懷抱的感恩之心;杯蓋如彎月般的眼睛造型,就像是沉浸在充滿濃濃人情味的茶中,而蓋頂的愛心則是喜悅與感激的表現。以「奉茶娃兒」的設計,來傳達喝茶不只是喝茶,那是一種分享、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愛,一種美好的生活體驗,一種人情味。







茶匙
每當用茶包泡茶時,總會面臨一種情形,就是為了避免茶包浸泡時間過久使得茶變得苦澀,我們總會在沖泡一定的時間後將茶包取出,但是溼答答的茶包卻從來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
茶匙的設計概念就是為了解決此不便,它不僅是攪拌用的湯匙,更重要的是藉由特殊造型與材質特性,可將茶包固定於杯子的內壁並達到阻絕茶葉與水接觸的效果,讓你再也不用因為無處擺置用過的茶包而懊惱,能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下好好品味一杯濃度適中的好茶。










茶電話
以”茶”為名的桌上電話。
“茶”一直以來都在亞州人的生,活中扮演著撫慰心情,讓自己安淨沉澱下來的重要角色。想把這樣的心靈療癒的特質帶進生活中常用的家電,利用琥珀色茶水般的透明質感和陶,木頭等材質的組合,創造出東方人特有氣質的家電系列。








 
棒棒茶
在步調快速,凡事講求效率的現代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被簡化了。奉茶的行為是其一,泡茶的過程亦是其一。現代人飲茶的動作,常常是把茶包往杯子裡一丟,熱水一沖就完成了。以前泡茶時講究的心靜舒緩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棒棒茶為一長條型的茶包,造型靈感來自於日本茶道泡綠茶時的綠茶刷,在喝茶前先慢慢的攪拌一下,讓心情靜下來~折邊造型在存放時可折疊不佔空間,在茶水裡攪拌時便會膨脹開來,給茶葉更多舒張的空間。攪拌棒式的茶包,抽取時更衛生,同時不會有棉線掉進茶包或丟棄時纏捲不易的問題;省去加糖時攪拌的木棒,更有節約環保的意義。








茶中壺
小時候在田邊,常常看到有隻大茶壺,不起眼但就像農家的忠樸,為在田裡工作的人解渴,為路過的人解渴,大大的度量,包容所有人、解所有人情味的渇。依稀還記得飲水機未普遍時,晚上媽媽會用大茶壺燒開水,以備明日爸爸上工時飲用。曾幾何時這樣的景象只停留在記憶中,就像奉茶一樣變成過往台灣人情味的歷史。
因此我用大茶壺的外型設計一款濾茶組,取名為「Deigo」,念起來音似茶壺的台語。朋友來訪時,泡杯好茶,解人情的渇,分享朋友關於奉茶的故事,讓台灣的人情味流傳下去。







分享1/2
二分之ㄧ的濃度,帶來兩份的幸福。在每次泡茶的時刻,您可以選擇將茶包完整沖泡或是將其撕開分享給他人。今天想喝濃郁的茶?還是享受淡淡的芬芳?茶伴給您完全的自主權。










雙喜奉茶盤
奉茶是分享和充滿人情味的貼心感。
要把一杯杯泡好的茶分享給大家,托盤就是一個可以承載滿滿好意的媒介。台灣訂婚的奉茶習俗是男方當天來到女方家下聘時,新娘要捧著甜茶向新郎家的長輩一一敬茶。而雙喜奉茶盤就是在讓新娘可以捧著美美充滿喜氣的托盤奉茶,也可是送客時的糖果盒,而婚後會有更多的親戚到家裡拜訪,這時又更多奉茶機會囉~放再茶几上也是一個實用的center piece。








人情味
台灣人以人情味聞名。但有人說現在社會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人與人的防備心越來越重,未來或許需要一些器具來訓練人們找回人情味。人們可以使用 goodwill mirror “試圖”去幫助不小心騎上禁行機車道的機車族阻擋警察對於違規的拍照行為,或者警察可以藉此發現自己的人情味,自行找尋被 goodwill mirror 阻擋到的完美角度,拍出失敗的違規照片。








華人的咖啡杯
當茶傳到了西方,西方人用他們的觀點重新創造了屬於他們的茶杯(英國人在中國茶杯上加了耳朵已解決燙手,好拿的問題),而後咖啡的發展,西方人還是習慣拿這樣的杯子來裝成這樣適合熱飲的飲品,流轉了百年之後,這個飲品傳回了東方,當然這時我們所使用的就是西方人創造而來的有耳朵的咖啡杯了。

但是,我們質疑以西方的觀點創造出來的飲品物件(咖啡杯)是合乎我們東方的美感價值與精神文化的,若以咖啡這個外來飲品所延生的杯具必然要解決燙手,好拿等問題的話,我們也因該以我們自身的文化與美感來處理,那就絕對不會只是粗糙的加了個耳朵來便宜了事於是,我們將杯子落了足,使其達到一種對稱,和諧的造型,來表達我們的中庸思想與東方的美感,這無疑是對這個外來飲品所延生的物件做一次東方觀點的再詮釋。









一起吃吧!
我們發現深植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庶民文化,使得這塊土地上變得如此充滿人情味與善意,那就是,我們特愛與人一起分享我們的食物,就像是加雙筷子般的留客人下來吃飯,或是在吃鹹酥雞時將紙袋撕開的讓大家一起吃的行為,我相信這些都是一種展現我們好客,喜分享的特性而這其中又以鹹酥雞這種庶民美食,最能彰顯表達出我們在地的文化特徵了,我們發現,人們在吃鹹酥雞的過程中,如果是大家一起吃的話,通常我們會習慣性的將裝承鹹酥雞的紙袋撕開,當成盤子來使用,方便大家來夾取,但是自己吃的話則否,於是乎,對上述生活行為的觀察,似乎讓我們找到了可著力之處,那就是我們利用一個非常在地的一種庶民美食(鹽酥雞)的物件(裝成鹹酥雞的紙袋),將其被撕開的狀態作為造型,再用成瓷器來燒製,使其成為一個盤子來使用,來彰顯那獨特的分享的行為_____一起吃吧!









阿姆斯壯系列陶紙杯
奉茶,在過去是一種無私的分享,一種珍惜的情感。但時代變遷下,人們漸漸對安不安全,衛不衛生有了顧慮,於是我們自私的選擇了看似乾淨攜帶方便的外帶飲品。

就這樣,我們讓台灣每年多了超過4億個廢棄杯,但其實我們始終懂得珍惜現在只要我們手中換上,在使用的當下一切並沒有不同,但我們的未來卻已改變。








奉君,天地一隅
隨著際遇走在山間,也許會遇上一壺茶,給予那當下放鬆的時刻。「奉茶」是一種心意,一個不用相互認識的默契,只透過媒介物本身傳遞訊息。那個當下,除了「茶壺與水」的形式,往往旁邊還會擺放把簡單的椅子,除了一飲,尚有一坐,所以我們嘗試使用椅子表達「奉茶」主題。選用一把形式最簡單的椅子,加上一個盒子。盒子裡面可以置放些零食、書本給過路人。過路人也可以在盒子裡留下些東西,和下一個未謀面的人
分享。我們又分別把椅子放在一片風景中,或是巷弄間,或是台南市某個特別處,以攝影的方式記錄這個畫面,抱持分享的情意,奉上「一片景色,一個心情」給觀賞者。








共飲茶
十年修德同船渡,多少年修德才能共飲一壺茶?因為奉茶,陌生人得以短暫相聚。圓底的茶杯,放不穩,拿不遠,躺也不是,立也不是,看似不合理的缺陷,卻讓喝茶的人必須聚在小小的木柱周圍,把杯子放回圓圓的凹槽上。無形中延長陌生人「一期一會」的難得緣分,也讓杯子總是歸回原位。








餘光
奉茶的精神主要在於服務與奉獻 ,此作品便是以奉獻為出發點所設計出的燈具。在這講求綠色環保的時代 ,凡事都要求節能減碳隨手關燈 ,但當要關燈時,是否有想到要留一盞燈給尚未回家的人呢 ? 在不違反綠色生活的前提下 ,當開關關閉,燈泡熄滅時,藉由夜光材質所保留的能量繼續發光 ,為他人繼續照亮環境 ,當然也提醒關燈者多為他人想一想,留盞燈給最後回家的人。









ㄨㄛˇㄒㄧㄤˇㄉㄨㄟˋㄋㄧˇㄕㄨㄛ
回想起大掃除的時候媽媽忙上忙下的拼命著,而我上前想幫忙時媽媽總是說︰「不用,幫我倒上一杯茶就好。」這也成為我大掃除唯一的工作,說來還真有些慚愧。小時候再母親節的賀卡上一定要斗大的寫著「ㄨㄛˇ ㄞˋㄋㄧˇ」,而這句話大概也只有小時候才敢對媽媽說吧!想藉由倒給媽媽的茶,表達我真的很愛你!







奉茶是一種分享,分享是一種捨得,捨得是一種態度 ,態度則改變生活。
以『分』為靈感,透過水泥堅硬吸水但又可折斷的特性,將分享的精神寄託在個杯墊之中。由兩個單體結合成若即若離的完整體,其形象來自於細胞分裂前藕斷絲連的那一刻。隱喻分享的善緣如同細胞分裂與複製一樣擴散。再留下伏筆讓人們自行決定是否折斷杯墊分送他人。而折斷後裂痕的唯一性也象徵情感的唯一性。每當看到自己手上缺角的杯墊,便想起當初送給了誰。








敬 。 喜
奉上一杯崇敬的茶。

在台灣茶文化,晚輩向長輩奉茶、主人向客人奉茶、新娘向婆家奉茶…...恭恭敬敬的雙手奉上杯誠意的茶,崇敬的動作裡流露著彼此相互給予的敬意。
一個禮儀,一種文化,"敬。 喜" 藉著使用的動作帶出恭敬的禮儀。在這樣的架構下,以紙容器連結著硬實的心瓣主體,捻手開起 如花瓣般的綻放……於是產生了讓人不得不以雙手用茶的茶杯,感受著該存有的是顆恭敬的心,以實際的行為感知,帶出台灣的奉茶文化價值。









茶。園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為您斟上一杯好茶,請您淺嘗輕酌,別擔心,一切無須理由,我亦不求回報。
奉茶的精神在於人與人真誠的奉獻與接納。茶葉與水的纏繞,需熱、需沸,才能相融。正如陌路行人,需藉暖暖人情,才能化去心牆。透過水的流動,注入杯中,沏出一壺茶!心需沉靜,如杯中漣漪終歸平靜無波與茶器融為一體,如澆水入盆終將水土結合孕育盎然生機。
一株蓬勃的植物,由母盆生長至子盆,繁衍相生,終有一天大地將滿是綠意。人情溫暖,不就是這麼傳遞出去、散葉開枝的嗎?喜悅感動,透過無私的分享,肯定能沖散疏離,尋回人心深處的那片柔軟淨土。








賞茶
將先人在園林建築裡賞花飲茶的閑情雅緻,帶入現在繁忙的辦公生活中。其建築的美感在於空間的層次變化,帶入到茶具的設計上,營造在品茶的過程裡,能單純品味因茶葉甦展而綻放的自然色澤與其空間的交融美感。
運用具有溫潤感的陶瓷與清澈感的玻璃做巧妙的搭配,使其溫暖傳於掌心,茶色映入眼簾 ,氣味為之撲鼻。人們將純淨的心奉獻給品茶的過程,感覺心開始甦醒了……









茶經
陸羽將文字揮灑於紙上,與世人分享茶道合諧之美,而我試著將茶葉揮灑於紙上,隨時與朋友分享悠閒的午茶宴,撕落的茶頁在清澈中渲染出茶香,淡淡地我們將分享化作溫暖流入心底,我們將微笑化作弧線映照水面,茶涼了,心卻暖了,輕輕道聲:午 安!







在兒時的記憶中,鄉下榕樹旁總會有好心人準備的茶水,讓人們能喝口茶,休息一下;而長輩們也會提醒小孩,把水喝乾淨,珍惜奉茶人的心意。奉茶文化深植在台灣早期農民生活當中,藉以奉茶精神轉化為平常的行為觀念,當人們取杯飲水時,滴水珍惜,飲水而思源。








沒有留言: